百日策马闯雄关,缤纷五月捷报传!春意盎然的五月,注定是一个喜庆的季节,5月7日,水富云天化合成氨装置迎来2014年第一个“百日红”,也是装置投产以来的第五十三个“百日红”。在云天化建企四十周年之际,水富云天化合成车间及兄弟单位的全体员工用辛勤的耕耘为公司献上了一份厚重的礼物。
今年年初,由于原料天然气供应紧张,水富云天化合成氨装置在经过15天集中大修和70余天的待气停车后终于迎来曙光,天然气供应逐渐恢复。水富云天化合成车间全体员工众志成城、群策群力于2014年1月28日成功开车产出合格产品,开启了水富云天化2014年首个“百日红”的新征程。
向稳定要效益 合成车间积极寻求降低成本的突破口
开弓没有回头箭,对于大化工生产来说,装置一旦开车就要力保其长周期稳定运行,才能产生效益。在今年企业整体生产经营面临着诸多困难的情况下,合成车间深知肩上责任重大。
为了确保装置的稳定,合成车间强化了各项生产管理。开展“百日红”劳动竞赛、“建功杯”劳动竞赛、争创“长周期先锋”等多项管理活动,不仅激发了员工勇于争先的斗志,同时更凝聚了人心、调动了积极性,让每一位员工都有了主动查找隐患、不断优化工艺指标的决心。在过去的100天中,面对循环水补水量过大消耗增多现状,合成车间组织技术力量系统排查,集思广益,准确查找到地下循环水泄漏点,使得消耗逐步降低。合成塔触媒处于使用寿命末期,本次开车后出现热点温度下移,南北温差已影响到装置运行,车间通过不断的观察、记录、分析、总结,找出了规律,在一次次探索和精心调整下,合成塔温差逐渐趋于平稳确保了装置安稳运行。合成转化一段炉南北温差在低负荷时出现间歇性的波动,合成车间深入研究,通过查找历史记录,制定了调整风门、提高风压等解决措施,有效控制了一段炉温度,使得装置得以稳定运行。一系列管理举措的有效实施,加之天然气供应充足,公司合成氨装置3月和4月连续两个月达到高负荷甚至满负荷运行,均超额完成月度生产任务。高负荷、低消耗、长周期运行,有效降低了公司液氨的生产成本。
以创新促改革 老装置焕发新活力
运行了近四十年的合成氨装置从原始设计能力年产30万吨,到现在的年产50万吨,经历了三次大的技术改造,技术日趋成熟,它凝聚了一代又一代管理技术人员的智慧和汗水。然而成熟并不代表完美,在实际运行中的一些问题长期困扰装置的稳定运行。创新无止境,在车间党支部、技术骨干的带动下,合成车间不断开展技改创新、合理化建议活动,破解技术难题。仅2013年合成车间就提出15项技改,批准实施12项,一系列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为今年装置的稳定、高效运行打下了良好的设备基础。
《回收脱盐6复床、6混床投运和再生清洗水》项目,将再生排放清洗水进行有效回收,减少脱盐装置再生耗水量,技改实施后脱盐装置全年可节约用水7000余吨。而《合成183-C冷凝液回收作1111-C热源》、《将156-F闪蒸饱和低压蒸汽改供1111-C的建议》等技改项目的实施为合成氨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扫除一个又一个障碍。倡导技术创新理念,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在危中思变、危中求进,依靠技术创新,消除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做好生产废料的再利用,使车间生产走上高效、低耗、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让老装置焕发出新活力的同时,也将为公司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用培训打造高效员工队伍 以“简”促“精”提升人力资源效率
提升人力资源效率,强化员工个人素质是公司所倡导的用人理念。合成车间在公司近来的改革发展中有效消化了富余人员,各个岗位的员工配置较为精简高效。人少了,工作却没有减少,那么要实现装置的稳定运行,员工素质提升的问题就成为了重点。
合成车间一方面通过创新培训模式,采用车间培训与班组培训相结合、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与高技能技术人员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培训方式,进一步提升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不断调整车间内部管理格局,结合公司“工效挂钩”办法,进一步完善车间绩效管理制度,拉大岗位人员绩效差距,加大奖罚力度,激励车间员工跨岗位学习,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学习氛围,为装置安全稳定运行夯实了基础。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百日红”既是历史的记录,也是水富云天化人的精神追求。在53次追求“百日红”的道路上,我们付出了智慧、汗水和辛劳,收获了自信、希望和梦想。2014年5月7日,又是一个载入云天化历史的光荣时刻,又是一个新征程的起点,水富云天化全体员工将继续以“百日红”精神为指引,立足岗位、勇于探索,发扬艰苦奋斗、敢打硬仗的工作作风,寻求公司发展的新出路,为公司尽快走出寒冬贡献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