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增效是公司永不停歇的追求,也是全体员工孜孜不倦的努力。接过前人的接力棒,合成车间全体员工在运行近40年的老装置上敢于“舞刀弄枪”,切合实际地走出了一条新的技术、管理创新之路,取得了新的业绩。
随着1974年5月27日云南天然气化工厂破土动工,合成氨装置在水富开始建设,发展中,经过三次大的技术改造,使得产能扩大,单耗降低。历年的技术创新成效显著,这也成为创新中的难题,可改造、可创新的项目越来越少。虽然如此,合成车间在节能降耗方面却一直在寻求突破,早在2010年,车间就开始实施能耗对标管理工作,对装置综合能耗计算和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进行标准分析,结合生产装置的实际情况,优化工艺,调整数据,从细节着手,一点一滴降低能耗。
合成车间副主任胡祥基:先进对标值就是在同样的生产装置之间,运行的合成氨的综合能耗,每吨合成氨在1140千克标煤至1170千克标煤之间,通过对标管理,我们每吨合成氨低于1140千克标煤,优于先进对标值。
技术创新可操作的空间越来越窄,但技术创新工作在合成车间从未间断过,围绕装置节能降耗和装置安稳运行,车间一直都在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攻关。2013年至今,合成车间提出30余项技改建议,特别是2014年合成车间主导提出的“合成脱碳余热的回收利用”和“利用新空压机放空空气优化空运站的运行”两个技改建议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降低产品运行成本,为公司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技术上的改进只是一方面,管理上的改进又是合成车间降本增效工作的一个亮点。目前,合成车间实际人数81人,除去产病假及外借人员,实际工作人数77名。如何破解人员紧缺困局,挖掘人力资源效率,早在去年待气开车阶段车间就提早安排,鼓励员工提前休年假,保证生产正常时的人力;同时,合成车间还加大绩效考评,进一步激发员工活力,认真推行大岗位制,全面提升员工的操作技能。
合成车间副主任胡祥基:我们这边组织了在50岁以下的员工,都必须要求学第二个岗位,第二个工段,通过这种跨岗位的学习,提高员工的技能,打造一个精干、高效的团队,我们车间目前拥有三个岗位以上的员工大概占了员工总数的30%,这个比例还要逐渐的加大。
“合衷共济,成就卓越”是合成车间的文化理念,在该理念的指引下,合成车间全体员工正以更加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为装置的长周期运行,为公司的转型升级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合成车间员工何密:我在这个车间工作了12年,感觉这个集体是一个健康积极的群体,而且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优良传统,车间对工作是精益求精、严于律己,兢兢业业,而对我们下面员工,充满人文关怀,为我们成长创造了一切尽可能的条件,同时关心我们的生活。
合成车间员工普国金:我作为刚刚进入公司不久的一个青年员工,我觉得我们应该有更多的担当,在公司转型的关键时候,要继续发扬老一辈云天化人艰苦奋斗的精神,兢兢业业地维护好装置的稳定运行,优化好各项工艺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