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车间技术员赵宁:在挑战中演绎精彩人生
分享:
时间:2006-05-11 浏览:281 投稿:null 文作者:YTTV 赵晓梅 杨孟达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YTTV 赵晓梅 杨孟达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历史印证劳动伟大,时代崇尚劳动光荣。4月29日下午,仪表车间职工赵宁荣获云南省“云岭优秀职工”称号,手捧省五一劳动奖章载誉归来,鲜花簇拥下的她,依旧平凡、朴实。可就是这样一位柔弱的女子,十多年如一日,以无私的奉献精神,出色的工作才能,在公司DCS控制系统应用维护领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展示了二十一世纪青年技术工作者的靓丽风采。

    赵宁是仪表车间从事DCS编程工作的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主要从事设备控制软件的开发和维护工作。软件开发是一个异常枯燥而复杂的艰难过程,不仅需要高超的专业技术、强大的责任心,更需要不停的学习。1994年,赵宁来到计算机班组,只是中专文凭,面对复杂的计算机软件,面对密密麻麻的英文,她开始了对自我的一次挑战。

    2002年,公司进行大规模的合成氨-尿素装置节能增产技术改造,分子筛控制软件的开发这块硬骨头落到了赵宁和她一帮同事的肩上。在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没有特别的资料可以参考等困难面前,赵宁勇敢地迎难而上。那段时间,赵宁脑袋里装的是程序、心里想的是程序、眼前看的是程序、手上写的是程序,时间一长,同事们戏称她快变成一个机器人了。

    在经历了一次次的论证、编制修改、调试的艰难过程后,2002年底,分子筛控制软件终于编制成功,并投入使用,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公司节省了上百万的软件和硬件的工程费。同时,这也是国内首套全部使用DCS系统实现分子筛顺序控制的软件系统,使公司在自动化控制这方面的技术处于国内同行业的领先地位。

    秉承着“不求最好,但求更好”的人生信条,赵宁一次次直面挑战,相继完成了合成氨系统智能化防误操作软件的编制、2万吨聚甲醛装置集散控制系统安装和软件的开发、汽包液位智能控制、水碳比双交叉等复杂控制系统的设计。目前,她又参加了公司APC先进过程控制攻关小组,向世界先进自动控制水平发出了挑战!

    在工作中,赵宁是一名称职的工程技术人员,可作为一名母亲,赵宁则亏欠儿子太多,在采访中记者还听说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赵宁的儿子蒙蒙在幼儿园上学,一天小家伙在很认真地数着手指头,然后高兴地告诉老师:“还有4天就到星期五啦,因为星期五的晚上就可以和妈妈玩了!”老师很奇怪的问:“妈妈平时不陪你玩吗?”蒙蒙说:“妈妈每天晚上都要看电脑,星期五就不看!”就是这样一个美丽的约定乐坏了蒙蒙,所以每次从星期六早上就开始兴奋地扳手指头,这一扳就是整整四年!

    凭借着不凡的作为,赵宁多次受到省、市和公司级的表彰,但在鲜花和掌声面前,她却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她经常说:成绩不是自己一个人取得的,离开了蓬勃发展公司,离开了团结友爱的集体,自己可能一事无成。她表示,今后将一如既往地干好自己的工作,继续探索进取,不断开拓创新,以更好的业绩奉献公司,回报社会。

    编后:无疑,赵宁是青年技术人员中的杰出代表,像赵宁这样极其普通的劳动者,在公司还有很多,他们每一个人都坚守在最平凡的岗位上,以主人翁的姿态忘我的工作着,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群对事业满腔热情,对企业无限忠诚的员工,才使得公司这艘巨轮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乘风破浪,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