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与发展:重玻发展日新月异 五年致力打造三大变化
分享:
时间:2006-07-07 浏览:271 投稿:null 文作者:YTTV 赵晓梅 杨孟达 重庆报道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YTTV 赵晓梅 杨孟达 重庆报道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在结束了对6万吨聚甲醛项目建设的采访后,记者随即来到了位于大渡口区的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经过短短几年时间的发展,现在的CPIC已成为了目前国内第三大玻纤生产基地,而且据董事长吴明介绍,现在重玻的发展思路非常清晰,未来五年将着重从资本结构、产品结构、公司布局三个方面进行优化调整,使企业真正成为一家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国际化公司。

    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1991年,是由云天化股份公司控股,沙特阿曼提公司、美国PC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中外合资企业。主要生产无碱玻璃纤维系列产品,是中国三大玻纤生产基地之一,产品七成以上销往国外。

    1999年公司控股后,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呈现出了迅猛的发展势头。到目前,CPIC产能已由当初的8000吨扩大到现在的15万吨,翻了近20倍。另外,从去年12月31日开工建设的大渡口公司总部年产5万吨“E”玻纤生产线将在今年9月点火,届时,CPIC的年生产能力可以达到20万吨,超过山东泰山成为国内第二大玻纤生产基地。

    在生产能力不断扩张的同时,针对市场需求的多样化,重庆玻纤也适时调整产品结构,使产品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目前共有热固性复合材料玻璃纤维、热塑性工程塑料用玻璃纤维、电子及工业织物用玻璃纤维三大类数百个规格型号,主要产品有各种无捻粗纱、毡、方格布、电子级细纱、膨体纱及各种工程用长纤维和短切纤维。2005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8.66亿元,出口创汇7964万美元,创利润总额达1.86亿元。

    市场风云变幻莫测,国家“十一五”规划带给重庆玻纤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月初,集团公司组织召开了CPIC玻璃纤维战略研讨会,进一步明确了重庆玻纤的发展定位及发展思路。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未来五年,CPIC就将从资本结构、产品结构、公司布局范围三个方面着手进行优化调整,使企业真正成为一家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国际化公司。

    在资本结构调整方面,主要分两步,一是进行境外施募。这项工作可以说基本完成,今年4月,已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引入凯雷集团成为新股东,完成后凯雷占到股权比例的30%,云天化占57%左右;二是实行境外上市。随着CPIC的发展,对资金的需求量加大,公司将通过境外上市的方式,进一步融资,解决以后的发展用资金。

    产品结构调整方面,现在CPIC是一家做玻璃纤维的公司,五年后,CPIC应该是一家做玻纤制品的公司,主要就是玻纤下游链产品中增强材料、电子产业、建筑产业这三类。现在CPIC处于很好的发展点上,只要大家努力,不犯大的错误,这一点应该是可以实现的。

    在公司布局范围上,主要还是从大家的理念、人才结构等方面着手进行优化调整。

    对CPIC未来前景吴明十分看好,认为只要大家保持清醒的头脑,塌塌实实工作,坚定不移贯彻好既定战略思路,五年后的CPIC,必将呈现出崭新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