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与发展:国际国内双管齐下 重玻产品市场前景看好
分享:
时间:2006-07-07 浏览:273 投稿:null 文作者:YTTV 赵晓梅 杨孟达 重庆报道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YTTV 赵晓梅 杨孟达 重庆报道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近年来,随着国际市场对我国玻纤产品的认同和国内市场玻纤应用领域的扩大,我国玻纤产量和出口双双高速增长,仅2005年,国内玻纤产量已达到95万吨,出口总量约为56万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在确保国际市场的同时不放松国内市场,制定灵活的营销体制,提供优良的销售服务,重玻产品的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重庆玻纤的营销定位主要是在国际市场。长期以来,CPIC高度重视外销工作,领导直接参与进出口,亲自参加谈判,做售后服务。同时,CPIC日益完善的管理和质量的稳定,及新产品的开发都给出口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据统计,2005年,CPIC出口量为79300吨,比2004年增加46.4%,占公司总销售量的71.06%,出口创汇7964万美元。

    经过苦心经营,目前,CPIC在国外已有近百家相对稳定的客户,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中东、亚泰及南美地区。根据客户在地域、需求、文化背景上的差异,CPIC有针对性地制定灵活的营销体制,采用分销、直销、技术合作三种渠道建立起自己的销售网络。

    北美地区,由于地广人稀,物流要求较高,主要采用分销方式,在对分销商进行资质评估后,选择了类似亚什兰等资金雄厚、专业的玻纤销售企业为分销商;欧洲地区由于文化较为传统,喜欢和生产商直接联系,因此以直销为主,分销为辅,对年需求量在300吨以下的小客户由分销商去覆盖;在中东、亚泰地区以直销为主;另外还有一种方式是技术合作,针对玻纤非常特殊的使用领域,与国外玻纤企业专家进行从技术到销售全方位的合作。

   在确保国际市场的同时,CPIC也不放松国内市场。2005年,CPIC国内部分的销售量占到了公司总销售量的29%,根据市场的需求,今年估计将增加到35%左右。从今年1-5的情况来看,已完成此目标的60%,其中细纱类产品还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

    CPIC的国内市场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地区,全部采用直销方式。目前,公司玻纤产品国内销售主要有细纱、工程塑料类短切纱、粗纱三大类,根据各自需求的不同,拥有了一批固定的高端客户群。

    细纱类使用客户集中在华东地区,主要是做电子类织物,代表企业有法国博舍、上海宏和电子、德宏电子;工程塑料类使用客户主要是世界500强企业中一些在国内投资的大企业,如美国杜邦、GE、迪斯曼等;粗纱类使用客户主要是分布在华南地区的一些台资企业,主要做玻璃钢型材、体育、器材的玻璃钢制品,这部分客户相对比较稳定。

    运输方面,由于位于重庆,拥有长江水系得天独厚的运力资源,航运便成为了CPIC产品流向国际、国内市场最便捷的通道,每年约有95%左右的产品,由民生、太平洋、中货三大集装箱运输公司发运出港。

    产品的经营销售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就是售后服务。面对遍布国际、国内的众多客户网点,快界方便的电子平台和通讯网络可帮上了大忙。同时,公司也采取收集客户意见反馈的形式,了解客户的需求,提高满意度。从总体情况来看,大家对CPIC产品的质量、销售服务是持肯定态度。

    在不断巩固开拓前沿市场的同时,CPIC还非常注重对营销人员素质的提升,要求所有业务员必须了解涉及下游客户的相关专业知识,把自己打造成为“销售工程师”。

    当前,随着电子、建筑、增强型材料等行业的迅猛发展,配合产品结构的变化,CPIC产品销售策略也将有所倾斜。但我们完成有理由相信,随着CPIC产能的扩大,管理的成熟,以及产品结构的进一步完善,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宏观背景下,CPIC的市场前景将一路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