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共云南省委开展“四群”教育工作的部署,镇雄县花山乡定为云天化集团党委“四群”教育挂县包乡联户工作联系点。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四群”教育挂县包乡联户工作,2012年4月17日,由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他盛华为组长的调研组赶赴镇雄县,深入花山乡及各村进行实地调研和民情体验。公司党委书记刘富云及相关部门领导参加了本次调研。
4月17日下午,调研组一行与镇雄县委相关领导进行了座谈,对镇雄县基本县情、各乡镇发展状况,特别是我公司挂钩联系点--花山乡的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文化水平、民族宗教状况等进行了详细了解。


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他盛华回顾了云天化集团多年来与昭通市及各县委、政府的历史渊源和情结;对镇雄县与云天化合作的相关建议表示了特别的关注、也希望双方在煤炭产业上有更大的突破。他盛华对调研组提出了要求和希望,要求全体成员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感知、感受群众所思、所盼,做好事、做实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给老百姓添麻烦。



4月18日上午9时许,调研组一行从镇雄县出发,在蜿蜒曲折的大山深处行进了两个多小时,于中午抵达镇雄县花山乡。花山乡党委书记毛连荣对花山乡的基本情况作了进一步的介绍。
听取完介绍后,调研组一行21人分为6个小组,分别由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他盛华,集团公司党委工作部部长陆添义,集团公司党委工作部副部长段文瀚,股份公司党委书记刘富云,云南盐化党委书记庾波,天能矿业总经理雷银林带队,深入花山、小米地、大火地、放马坝、大河及黄连6个村,开展实地调研。


在花山村,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他盛华认真听取了村支委的情况介绍,并与村组干部、村民代表亲切交谈。随后,他盛华深入农户,实地察看花山村的住房、人畜饮水、道路等基本情况,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
发柳窝村民组的艾吉伍今年已经84岁高龄,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由于战斗负伤双耳失聪,仅有的一个儿子外出打工,10余年未回家。目前,艾吉伍和老伴一起住在一间非常简陋的草房内,生活靠政府发放的三百元低保勉强度日。
了解到这些实际困难和问题后,他盛华当即拿出1000元现金交给老人,希望能对老人有所帮助。一声声贴心的关怀、一句句关心的话语,细微之处无不体现出集团公司领导心系群众的真挚情怀。

在结束对花山乡各村的实地走访后,4月19日上午,调研组一行与花山乡委、乡政府召开“挂县包乡联户”工作调研总结座谈会,六个调研小组分别交流了调研情况和意见。通过调研组在帮扶项目地为期5天的全方位实地考察调研,经过充分讨论和论证,双方就“挂县包乡联户”工作达成了初步框架性意向。
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他盛华在最后的讲话中,对县、乡、村各级干部群众在艰苦环境中所表现出的顽强拼搏、务实奋进的精神表示由衷的敬意。他指出,本次走访时间虽然不长,但受到的教育是深刻的,深感省委作出开展“四群”教育工作部署意义重大。云天化集团作为国有企业,在多年的发展中都自觉地履行社会责任,在“四群”教育工作中,云天化定会尽己所能,和县、乡、村努力携手共进,共谋发展。
相关链接:
一、镇雄县基本情况
镇雄处于云、贵、川三省的结合部,赤水河的源头。因为是云贵川三省的结合部,所以有“鸡鸣三省”之称;因为是赤水河的源头,所以有“美酒河”源头的说法。按2010年统计数据,镇雄有152万人口,最高海拔2416米,最低海拔630米,年均气温11.5℃,立体性气候非常明显,境内山峦密布,沟壑纵横,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扶持县、全国煤炭基地县、省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县和革命老区县。

二、花山乡基本情况
花山乡位于镇雄县境西部,距县城92公里,距昭通165公里,地处两省三县七个乡镇结合部,东与本县牛场镇接壤,南和本县以古镇及贵州省赫章县河镇乡交界,西与本市彝良县树林乡相连,北与本县杉树、碗厂乡毗邻,镇昭公路自东至西横穿境内,是镇雄“西大门”,素有镇雄“小西藏”之称,又属革命老区乡镇(红二六军团曾在花山乡放马坝广得官一带开展乌蒙回旋战)。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最高海拔2346米,最低海拔1600米,平均海拔2100米,是全县平均海拔最高的乡镇,属典型高寒山区;年平均气温9.6℃,年平均日照时数1051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301毫米,无霜期200天,属全县最低。气候呈“春迟、夏短、秋早、冬长”的特点,昼夜温差大,立体气候突出,常年云雾笼罩,素有“云雾山庄”之美誉。
全乡辖6个行政村,100个村民小组(其中有12个少数民族聚居村民小组)。居住有汉、苗、彝、白、回5种民族,少数民族主要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态势,总人口6574户27693人,人口密度为147人/平方公里。农业人口27309人,占总人口的98%;少数民族1014户4179人,占全乡总人口的15%。全乡国土面积为188.67平方公里,居全县第三位。有耕地总资源41307亩,其中常用耕地33438亩(人均耕地1.18亩),全部为旱地,没有水田;25度以上坡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85%以上。土壤偏酸缺磷,土地廋薄,石漠化严重,产出率低。
境内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畜牧业资源和矿产资源。分布有世界珍稀植物珙垌和被誉为“笋中之父”的筇竹,是全县筇竹主产区,每年外销竹笋达400余吨。全乡有林面积达12.8万亩,森林覆盖率为40.2%。其中:以保护世界珍稀植物珙桐(又名:二月花树)为主的市级袁家湾自然保护区面积15000亩;黄连国有林场原始森林面积46000亩。还有较为丰富的天麻、香菌、木耳、三七、黄柏、云木香等生物资源。全乡草场面积广阔,草场总面积12万余亩,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矿产资源丰富,境内蕴藏比较丰富的煤矿、铁矿、铜矿、铅锌矿、萤石矿等矿产资源。现有保留煤矿3对,1家萤石矿厂、1家碳化硅厂、两个小型水电站、3家砂石料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