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刚转正四个月的新员工,我怀着紧张又忐忑的心情,参与了公司钳工选拔赛。这场与工具为伴、与精度较真的考验中,不仅会让我在实操中经受淬炼成长,更会让我在职业认知的坐标系上找到新的高度。
比赛项目是锉配凹凸件,要求在四个半小时内完成两件零件的精密配合。这是我入职以来第一次参加比赛,原以为会是展现出培训成果的舞台,却在4个半小时的赛程里,被现实的锉刀狠狠磨去了所有的想法。而在失误中暴露出的各项短板,就像工件上歪斜的锉痕般显眼,却也让我真正理解到了匠心的重量。
结束后拿起看着自己的"失败品",我第一次真正理解了"精益求精"四个字的含金量。工件上深浅不一的锉痕,是急躁冒进留下的印记;而未完成的工件,是自己经验匮乏留下的教训。原来比技术不足更危险的,是对自身短板的回避,是用"新员工"的标签为失误开脱的懈怠。
这场比赛像一个精密的量具,测量出了我与合格钳工之间的差距:理论知识只是停留在表面,从而缺乏对其的深层理解;实操经验过于单薄,面对突发问题时应变能力不足;更重要的是,在心态上还带着学生式的侥幸,总以为按照步骤就能得到完美结果,却忘了工业制造的每一个精密数据,都需要用百分百的专注去守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