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回到家里,空闲时候翻几页,断断续续俩月,总算把《朝花夕拾》看完了。这书没什么花里胡哨的词儿,倒像身边一个老熟人坐下来,慢慢跟你唠他小时候的事儿,特别实在。
以前上学时学鲁迅的文章,总觉得挺严肃,好像得使劲琢磨才能懂。可这本不一样,写的全是日常小事:在百草园里摘桑葚、追着蟋蟀跑,雪天里琢磨着用竹筛子捕鸟;在三味书屋里上课,趁先生不注意偷偷在桌子上画画,溜出去找蝉蜕。这些事儿,我小时候在老家也干过——爬树掏鸟蛋,在田埂上追着蜻蜓跑,看着书里的描写,忍不住想起自己的老日子,原来不管哪代人,孩子的乐子都这么像。
书里写的人也特真实。像《阿长与<山海经>》里的长妈妈,不是啥十全十美的人,睡觉能占满整张床,还爱絮絮叨叨讲些老规矩,可就是这么个人,记着“我”想要《山海经》,跑遍街巷给买回来。这让我想起老家的邻居大娘,平时爱念叨,可谁家有难处,她总是第一个过来搭把手。没什么大道理,就是这份实在劲儿,看着心里暖和。
读这书不用费劲,不用想啥深层的意思,就跟着文字走就行。白天忙完工作,中午或晚上翻几页,像歇了口气,又像跟过去的自己打了个招呼。原来好文章不一定得多复杂,把自己的真事儿、真感受写出来,就够打动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