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地正在深入开展违规吃喝专项整治。集中整治违规吃喝是为了防止腐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禁止的是“违规吃喝”,但是现在有些人却将“禁止违规吃喝”简单理解为“吃喝都违规”,只要“谈吃”就“色变”。那么如何厘清“违规吃喝”的界限问题呢?我们提醒大家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把握。
一是看和谁吃?对象决定性质,吃饭本无错,但和谁吃,却可能让一顿饭的性质发生根本变化。如果是家人聚餐、朋友小酌,自然无可厚非;但若是与管理服务对象、业务关联方推杯换盏,就可能涉及影响公正执行公务和利益输送问题。一些干部以“联络感情”为由,与商人、老板频繁聚餐,表面上是“人情往来”,实则暗藏权钱交易。因此,必须明确:与管理服务对象、利益相关方的私人宴请,就是违规吃喝的高危地带。
二是看在哪儿吃?吃饭的地点,往往能反映出真实意图。在单位食堂吃工作餐,属于正常公务;在高档场所、私人会所、隐蔽场所大吃大喝,则属于违规吃喝的范畴。一些违规宴请为了掩人耳目,专挑偏僻餐厅、内部食堂甚至私人住宅,试图规避监督。因此,必须警惕:越是隐蔽的场所,越可能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三是看谁买单?谁买单,是判定是否违规的关键。无论是用公款报销私人宴请,还是让企业、下属单位买单,又或者是超标准、超范围接待,以及借机大吃大喝的行为,都是典型的违规吃喝行为。
最后,再次强调,禁止违规吃喝,不是要约束限制人们正常的交往活动,而是要划清界限,让正常的交往回归纯粹,让违规的宴请无处遁形。希望大家都能有正确的认识,在“吃”的问题上保持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