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汽装置巧用“加”“减”法 挖潜增效成果显著
分享:
时间:2024-10-09 浏览:725 投稿:生产运营中心 文作者:吉琴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周泽广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水富云天化供热装置于2000年3月投产,四台锅炉均为循环流化床锅炉,是公司中压蒸汽供应与平衡中心,同时还承担公司三废处置任务。供热装置围绕公司“安、稳、长、满、优”的运行要求,坚持“沉三秒成竹在胸 好习惯终生受用”的理念,精心操作、细心维护、用心管理,使装置运行管理向低能耗、长周期迈进,取得了一系列成绩。据统计,供热装置投运至今,已累计实现133个百日红,实现单台锅炉连续稳定运行330天、装置连续稳定供汽1481天等长周期记录。



聚焦解题“突破点”,在燃料煤上做“加”法


“师傅,2#炉西侧给煤机核子称电压高报,煤仓架桥了!”刚进主控室学习的小邱焦急的喊到。


“不要慌不要慌,给煤机有自动调整系统,空气锤也会根据报警自行启动,你观察监控视频是否有煤,通过核子称电压的变化调整煤量开度。”班长说。随后感叹到:“还是现在好呀,以前煤炭潮湿,煤在煤仓下不来,还引起给煤机浮链,落煤管堵塞等,需要人拿着铁锹、大铁锤通过振打、人工捅煤进行疏通。即使是冬天,回来时衣服都被汗水打湿了。现在不仅煤炭质量改善了,再加上一系列技改的投用。煤仓架桥次数少,即便架桥,也不需要人工处理,劳动强度下降了,安全性也提高了。


水富云天化锅炉自建成以来,燃料煤一直影响着锅炉的安稳运行。尤其是雨季,对讲机里对话声与铁锤声相互交织,一片忙碌。为了解决锅炉频繁断煤问题,装置明确目标,细化分解各项任务,制定具体的保障措施,在燃料煤上做“加”法。首先,“加”强煤炭源头管理,严把燃料煤质量入厂检验关,确保煤炭验收制度得到贯彻执行,切实提高煤炭质量;其次,“加”强煤炭使用管理,采取合理分区存储、掺混掺烧等办法解决煤炭潮湿、输送受阻等问题;第三,“加”强筛分破碎一体机运行维护,确保了筛分破碎一体机连续运行,有效保证了入炉煤粒度。


“这一系列措施的实行,煤仓架桥次数从每月上百次降至一年只有几次,极大限度的减小了设备的损坏率。”技术员向红说到。


开源节流一分一厘,降本增效一点一滴。通过在燃料煤上做“加”法,保证了煤炭质量,从而消除了煤仓架桥、排渣管堵渣等困扰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的“拦路虎”、“绊脚石”,消除了敲煤仓、捅红渣等强体力劳动和危险作业,为装置下一步优化夯实了基础。



抓牢优化“关键点”,在一次风上做“减”法


向内挖潜是效益稳增长的“关键点”,重要举措之一是优化化工工艺操作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在锅炉设计之初,为保证床料的充分流化,一次风量要控制在38000Nm3/h以上,但风量越高,烟气流速越快,物料停留时间短燃烧不充分,物料对换热面和风帽的磨损也增加,此外一次风量高还会增加氮氧化物生成,带来环保风险。


“作为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把握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稳’与‘进’,坚持以系统思维深化提质增效,着力挖潜创效,提升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力。”装置经理、副书记周泽广在装置生产调度会上对各技术员及班组长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装置经过长期理论分析、摸索试验,在逐步改善燃料煤粒度分布的基础上,持续优化风量配比,在一次风上做“减”法,从40000Nm3/h逐步降至38000Nm3/h,再到35000Nm3/h,最后降到32000Nm3/h。


随着一次风量的逐步“减”量,锅炉各项消耗和环保指标也日益优化。灰可燃物由最高年度的15.12%下降至今年的11.50%,锅炉燃烧效率提升近3个百分点,年节约煤炭成本200多万;石灰石消耗从最高年度的19.5kg/t降至今年的11.6kg/t,节约石灰石成本100多万元;氮氧化物也大幅降低,从锅炉负荷低于35t/h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就不受控,到目前低负荷运行仍能实现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低于排放限值50%,减半缴纳排污费,为锅炉低负荷运行创造了良好条件。


这一项项指标、一组组数据,展现了水汽装置精细化管理的显著成效,也勾勒出无数水汽人昼夜不息的奋斗足迹。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未来,装置将以钉钉子精神和实干兴业的担当,落实好公司挖潜增效工作方案,做好装置运行管理和成本控制,进一步提高员工的节约意识,助力公司完成年度生产经营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