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庞大而复杂的生产体系中,有一群人,或许不像操作岗位那样直接与高温高压的装置打交道,也不像机修人员那样挥舞工具与庞大设备较劲,但他们的工作却同样紧要而深刻。他们是工厂自动化系统的守护者,是生产装置“神经系统”的医生,是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工厂不断迈向新高度的无名英雄。他们,就是智控中心的自动控制团队。
自控团队肩负着全厂DCS系统的开发与运维,负责全厂安全仪表系统的开发与检验,以及自动化系统的优化与升级改造。他们的工作看似冷冰冰的系统与参数,但背后承载的却是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安全生产万无一失的根本保障。每一次检修、每一次优化、每一次升级,都是他们用智慧与汗水书写出的答卷。
大修关键战场上的“硬骨头”
对于化工企业来说,装置大修不仅仅是设备更新的过程,更是系统重塑、风险清零、技术提升的重大契机。此次化肥大修中,尿素装置的DCS系统升级改造被列为重中之重。这项工作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DCS系统是整个尿素装置的“中枢神经”,它实时调度着成百上千的工艺信号,保证反应、合成、冷却、分离等各环节的精准运行。长年累月的运行不可避免地会带来软硬件老化、性能下降的隐患。此次升级改造,意味着尿素DCS系统将在硬件与软件双重层面全面焕新,进入一个全新的生命周期,为后续的长周期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然而,升级并不是简单的“换新”,而是一场对系统与设备的精细手术。自控团队面前摆着的是一项庞大而繁琐的工程量:要完成5面机柜的改造和120多块卡件的更换,涉及到1200多对纵横交错的电缆。每一根电缆都像神经元一样连接着装置的“神经末梢”,稍有疏忽,便可能导致信号错误,甚至引发生产事故。
团队成员需要在密密麻麻的电缆中“抽丝剥茧”,准确找到对应的接点,完成转接后,还必须逐一进行精确的打点测试,确保每一个控制点都稳定、正确。那是一份极其考验耐心、细心和专业水平的工作。有人打趣说:“我们干的活,不是靠力气,而是靠眼睛、靠脑子、靠心。”正是这种专注与严谨,让整个升级改造能够稳步推进。
铁军作风背后的默默付出
走进大修现场,自控团队的身影随处可见:或蹲在机柜前仔细核对接线,或在显示屏前反复调试参数,或手握对讲机与工艺人员沟通确认。他们不喧嚣,却时刻忙碌。
为了赶工期,他们常常通宵达旦。凌晨两点的机柜间依然亮着灯,年轻的工程师趴在图纸上逐一校对接线,老同志则守在一旁,眼睛盯着屏幕上的测试数据,生怕漏掉一个异常。汗水顺着额头滴落,却顾不上擦拭。对于他们来说,时间就是命令,质量就是生命。
有人说,自控工作是“孤独的守护”。大多数时候,他们面对的不是人群,而是冰冷的仪器和成千上万条逻辑回路;他们的语言不是口号,而是数字、信号和代码;他们的成果往往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在关键时刻保证装置安全运转。他们用一丝不苟的态度诠释着什么叫“责任在肩”。
系统优化的创新者
大修不仅是“修旧如新”,更是“借机提升”。在此次尿素DCS升级过程中,自控团队并未满足于简单的硬件替换,而是同步开展了系统逻辑优化和升级。他们通过对原有控制策略的梳理,结合最新的自动化技术和企业运行需求,对系统的报警逻辑、联锁设置进行了完善,使之更加合理高效。
自控团队的眼光从来不局限于眼前。他们深知,化工行业正在经历新一轮的技术革命,自动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是未来的方向。每一次系统升级,都是一次向智能化迈进的脚步。
责任与使命的坚守
如果说信息管理团队是企业“数字化大脑”的守护者,那么自控团队则是装置“神经系统”的坚强卫士。他们共同支撑起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稳健运行。
自控团队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SIS系统的开发和优化,直接关系到装置的本质安全;DCS系统的优化与改造,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自动化升级改造的每一个细节,关系到装置能否在未来运行中更加稳定、智能。他们的每一次努力,都是在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写在最后
自控团队是一支年轻而又专业的队伍,他们有老一辈专家的经验积累,也有年轻一代的激情与活力。在这个团队里,经验与创新交融,坚守与突破并存。这是一群既专业又可爱的人,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奋斗者为本、创造者为本”的价值观。
大修,是一次检验,更是一场淬炼。他们用精益求精的态度,保障了系统的安全稳定;用勇于创新的思维,推动了自动化水平的提升;用默默无闻的坚守,守护着企业生产的心脏。
他们也许不常被人提起,但每一次安全生产的背后,都有他们的辛勤付出;每一次系统升级的背后,都有他们的智慧结晶。他们就像隐匿在幕后却无比重要的“掌舵人”,用责任和奉献,托起了化工企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