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谈之道
分享:
时间:2013-03-22 浏览:360 投稿:工程部 文作者:工程部 叶伟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工程部 叶伟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古人云,百行孝为先,在中华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孝道是每个时代变迁无法改变的行为准则,如果说把家看成是一个企业的话,那么孝道就是我们的责任和目标,然而,孝在社会学的角度来讲,是个包容万千的词语,因为就个人而言,很难去界定什么样才算是做到孝,他不是一道数学题,对错一目了然,而更像是一道哲学题,理解不同,含义也不同。
 
    有人说,孝就是让父母吃得好穿得暖,的确,我并不排斥这种想法,人类的根本需求如果都不能满足,那从何来谈孝,或者更确切的说我们叫孝敬,敬乃孝之本,身体力行是子所应敬矣。纵观周遭,在当今这个时代,所体现出来的根本之敬还有些令人汗颜。老人常说,养儿防老,可等父母真正的老了,儿女的付出又倾注到下一代去了,所以,于丹谈论语的感悟中说道,对于父母与子女的爱,只有下行的是理所应当,而上行的爱却显得苍白无力。显然,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这样的事例,曾经让我寒栗的是村里有些老人,被子女轰出本属于自己的家,自己独居在小窝棚中生活,更有胜者,三句不对就对老人拳脚相加,作为旁人,我们感叹,养儿有何用?难道就是为自己的老年找更多的罪孽来承受?我尚且不说三跪九叩,即使你能让父母得到生活的基本保障,那也算是你还有一丝的良知。
 
    有人说,孝就是让父母少一点担心,多一点开心,我想,这或许是你开始理解人性的真实,因为父母的需求更多是在心里上满足,这样的孝其实不是为父母付出多少,更多的是让自己在历练中成长。回眸你走过的那些日子,当你牙牙学语第一次喊出爸爸妈妈的时候,他们是何尝的开心;当你在不经意间摔倒在地笑嘻嘻的时候,他们又是何尝的心痛,他们内心的煎熬总是伴着你每个成长的瞬间。然而,当你走上而立之年,父母已经知天命了,可越是这样,父母的心却永远都装的是儿女,每次电话回去,担心是你的工作和身体,每次成功的背后,父母总是将其作为谈笑风生的话题,因为,年少时的你,父母是你的骄傲,现在的你,你是父母的骄傲,让自己在工作和生活的道路上,做一个让父母放心的你,身正而行,美满而居,那就足够了。
 
    有人说,孝就是让父母在物质上得到满足,改善其生活环境。是啊,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都忙于工作中,为了所有的物质条件而奋斗,与其同时,我们更多的是忘了常回家看看,更多的是将其孝理解成为了要。父母是不是要更多的物质就觉得儿女是孝了,这不好去分辨,因为相对于那些不管不问的子女来讲,又的确离敬近了一步,但是,我们其实心里很清楚,父母需要的本质不是物质条件的满足,而是心理的满足,看到你,比世间的一切都满足。我想,如果能够做到定期回家看看,与老人寒暄你的喜怒哀乐,这应该算是孝之所然。
 
    其实,谈到孝道,我想我们无法像古人那样去理解和践行,当下行的爱循环而至,我们都把父母所做的一切当成是自然的规律,而并非是施以和报答,这样下去,我们何谈尽孝?忙不是我们尽孝的一种借口,当这种借口成为习惯,总有一天我们会恨之已晚,要知道,作为子女,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让父母像养育我们那样去奉献自己无私的爱,哪怕是一个拥抱,一个微笑,一声尊称,对于父母,都是那么的珍贵。孝不在复杂,简简单单的,平平淡淡的真,才值得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