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特写:“满月红”的背后
分享:
时间:2013-09-17 浏览:310 投稿:党委工作部 文作者:YTTV 综合报道 检修 徐声凯 机械厂 陈泽宏 电仪 王仕友 中化 周玫瑰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YTTV 综合报道 检修 徐声凯 机械厂 陈泽宏 电仪 王仕友 中化 周玫瑰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对于大化工生产企业来说,生产是关键,设备是基础。水富煤代气项目自开车以来,煤气化装置开停车24次,26万吨甲醇装置开停车19次,设备和煤质成为了引起装置停车的关键因素。在煤代气项目两套装置长周期运行的道路上,公司设备部、生产部及机械厂、电仪、检修、中心化验室等单位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付出了很多的艰辛。

    今年,煤气化装置因气化炉煤烧嘴罩多次烧损、主体转动设备故障频发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导致两套装置此前从未超越19.5天的历史最长运行记录。


    煤气化装置自开车以来的24次停车中,因气化炉烧嘴罩频繁烧损导致的停车就达14次。这个技术难题成为了装置长周期运行道路上的一只拦路虎,长期困扰着公司设备技术人员。


    设备部专技人员王云川:此前我们对烧嘴罩采取的方案就是修补和整体更换。


    机械厂技术员陈鹏:装置建成以来总共检修14次,更换9个烧嘴罩


    为了抢时间、赶进度,机械厂每次都以24小时不间断作业的方式进行抢修。抢修烧嘴罩的作业环境相当恶劣,不仅施工难度大、吊装困难,而且对烧嘴罩的切割和安装技术要求也非常高。 
 

    机械厂技术员陈鹏:煤气化烧嘴罩的检修进入到气化炉里面的环形空间里面,空间非常狭窄,而且粉尘很重,进去之后几乎什么都看不见。而从六楼人孔进入检修时,温度则非常的高,工艺测量温度有时达到70、80度。同时烧嘴罩不能直接用气焊进行切割,只能手持砂轮机进行切割,工作量非常大,而安装时要找到一个适度的切线圆,精度要求高,只允许正负一度的误差。


    由于更换烧嘴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机械厂抢修人员第一次更换2个烧嘴罩,用了12天时间。 
 

    机械厂技术员陈鹏:我们不断总结经验,优化了施工方案,改良了安装工艺,还提出了很多技改建议,比如:设计制作了煤烧嘴找正夹具等专用工具。


    随着对技术的不断总结提高,现在机械厂更换一个烧嘴罩缩短到仅用1.5天。但反复的抢修只能治标无法根本解除烧嘴罩烧损问题。


    设备部专技人员王云川:经过多次的论证,我们决定将装置原设计的三代烧嘴罩改造成更稳定的二代烧嘴罩,更换之后效果很好,比较稳定,目前已经连续运行了40多天,为装置的长周期运行提供了保障。


    制气装置中反吹过滤器S1501反吹阀故障是困扰着设备人员的另一个难题。


    电仪车间技术员王仕友:如果反吹阀出现故障,4-5小时后陶瓷滤芯将会被逐渐聚集的煤灰胀裂,含煤灰的合成气就会直接进入后系统,就只能整个装置停车对其进行维修。


    该处的工艺介质压力近40公斤,温度在230摄氏度,使用的反吹气压力更在80公斤,工作环境异常恶劣。在2012年12月之后的3个月,是反吹阀故障的高发期,在此期间电仪人员共在线更换阀门30余次,几乎装置运行的每天都在更换阀门,每次电仪人员都要在50度高温的环境下工作2-3个小时。再加上介质是易燃易爆的合成气以及可令人窒息的氮气,劳动强度、难度可想而知。


    电仪车间技术员王仕友:当时德国的阀门设计师亲自来到现场指导,他到了实地查看了后,对阀门出现这么多严重的故障感到不可思议并提出要亲自重新组装阀门。经过德国专家的组装维修,使用一段时间后,阀门又开始出现阀杆断裂等故障。问题仍然未能得到解决。


    为了能降低反吹阀的故障频率,确保装置的长周期运行,2013年3月公司将S1501反吹阀频繁损坏问题的分析与研究作为公司级攻关课题进行发布。电仪车间接到攻关课题后,由车间领导、车间相关技术人员及班组骨干组成了攻关小组,不断分析、讨论和总结。最终确定了对阀门的改进方案并经过4个多月反复的测试及改进,故障频率有了明显下降。近一个月来,改进后的反吹阀没有出现阀杆、活塞杆断裂的情况,为煤气化装置的长周期运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气化炉的稳定运行对原材料的要求也非常高,从煤炭采购到煤粉进入炉膛,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达到设计要求。供货商送检煤的检验、原料煤的品质分析、煤灰的成分分析……中心化验室就如同“眼睛”时刻监控着原材料和产品的质量。


    中心化验室煤化工分析班除休产假和新员工外,一个倒班班组可进行分析操作的只有3个人,然而他们却要承担空分、煤气化、26万吨甲醇装置的所有分析任务,平均每个月要做7000-8000项次的分析。


    任务重、人员紧,在遇到力气活的时候,中心化验室的女员工们也变成了“铁汉子”。


    中心化验室员工周玫瑰:煤气化煤灰取样时,取样处的管子直径只有几厘米,由于设备里面的压力很大,煤灰又非常细,经常堵住取样管,而且压得非常紧,我们每天都要取一次样,每次都要费很大的力气用铁钩把煤灰一点一点的勾出来才行。


    通过实时分析,可以监控原料煤的各类参数,而当煤进入炉膛之前还有一个重要加工环节--磨煤机将煤磨成煤粉。气化炉的设计有两台磨煤机,每台重达近百吨,平时必须一开一备,确保气化炉原料供应。


    今年检修车间仅磨煤机液压拉杆突然断裂更换抢修就达5次,其中有三次发生在深夜。液压拉杆组件重达几百公斤,由于磨煤机安装位置特殊,起重设备无法吊装,抢修时间紧迫,检修师傅们硬是通过肩扛背托,力保了工艺不中断。


    然而对检修人员更大的考验发生在8月27日。


    检修煤化工班副班长林廷佳:磨煤机B台一根磨辊发现偏离轨道!重达十多吨磨辊松动,有可能导致整个转动部分的毁灭性的损坏。而处于高负荷的A台当时又是带病运行,所以B台磨煤机的抢修工作必须快速完成。


    这个水富云天化装置中负载最大的转动设备,无现成经验可以借鉴,涉及的专用工具就重达数吨,且制造厂家设计出来后,没有在现场组装使用过,提供的资料也不全面,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硬骨头,检修人员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可想而知。


    检修煤化工班副班长林廷佳:施工操作空间狭小有的地方只能卷曲身体,才能进行施工。比如说内部固定托辊的专用支架,不能整块放入,只有切割后运到内部,再重新组装。


    对于磨辊检修这个难题检修车间做了精心安排和部署,举全车间之力完成抢修任务。


    炎热的八月,坐着不动都能汗流浃背,磨煤机内部更到处都是细小的煤粉,遇到汗水就立刻附着在脸上、衣服上,甚至还沿着空隙钻进耳朵里、嘴里。磨煤机抢修历时两周,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5、16个小时,检修人员从没有流露过负面情绪,他们认真、执着地完成手中的每一件工作,书写着检修人的责任。


    目前,磨煤机B台检修完成已交付工艺运行,各项状态参数良好,为煤代气装置长周期运行打下了坚实基础。

 

    从第一次开车成功到实现“满月红”整整一年,对工艺车间、辅助单位的员工来说,怀揣着“只要脊梁不弯,就没有扛不起的山”的信念一路走来,“30天”已不再是一个数字,更蕴藏着艰辛、浸满了汗水,记录了拼搏,承载着希望。截至9月17日,煤气化装置连续运行了41天,26万吨甲醇装置连续运行37天,怀揣着梦想、肩负着责任,他们正朝着“50天”、“100天”甚至更长的周期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