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八月,丹桂飘香,又一个丰收的季节,8月12日,水富云天化合成氨装置实现连续安全稳定运行200天,迎来2015年第二个“百日红”,也是装置投产以来的第五十七个“百日红”。今天这个百日红的实现,既是对合成车间及相关辅助单位工作的肯定,同时也记录着这200个日日夜夜公司干部员工连续奋战的艰辛和付出。
向管理要效益 求真务实 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
维护装置长周期运行是提升企业效益最好、最有效的方式,对于合成车间而言,如何进一步完善管理,提升人力资源效率,合成车间一直在想、也在做。为此,合成车间创新管理,早在年初待气开车阶段就提前安排并鼓励员工提前休假;同时,积极协调班组间人员配置,在制度上下重拳,强力推行“大岗位”制,全面提升员工的操作技能。今年经过两轮认证考试后,又有九名员工获得多岗位资质,进一步提高了队伍整体技能水平。严格落实车间技能培训、技术练兵、认证考试制度,避免形式化。车间班组事故模拟演练,每次由生产副主任现场督导;车间练兵考试、多岗位认证考试,由主任亲自现场监考,严把考试关。
车间积极围绕公司“节能降耗、挖潜增效”方案开展工作,为使车间生产走上稳产、高产、低耗、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车间还重新修订了《合成车间工艺指标管理实施细则》,增加车间优化控制指标、车间指导性控制指标、低负荷控制指标三个项目,班组指标统计结果按《合成车间绩效管理办法》进行相应的考评。今年一月开车以来,车间工艺指标、报警、联锁、分析变更的修订、典型事故处理案例等,实质性修订达106条,非实质性修订达26条;严格控制分析项目项数,分析项目数较目标值减少210项之多,把节约成本落到实处。 
向现场要效益 立足现实 保稳定促生产
开车以来,合成车间抓住天然气供应充足的有利时机,深入贯彻“沉三秒”操作理念,严格落实标准化作业程序,加强现场管理力度,严格执行四级巡回检查制度,落实巡回检查签名制,使巡回检查扎实、有效,对待装置隐患推行早发现、早上报、早处理机制,及时消除装置隐患。通过开展“建功在企业 和谐促发展 ”劳动竞赛、“百日红”劳动竞赛、“安康杯”劳动竞赛、争创“长周期先锋”、创建“六型班组”等等活动,不仅激发员工勇于争先的斗志,同时更凝聚了人心,调动了积极性。
自5月4日合成氨装置实现今年首个“百日红”以来,装置运行虽然总体平稳,但局部还是出现波折。装置一度出现104-J锅炉水泵运行异常故障、鼓风机拉风箱、脱碳系统波动、系统晃电、煤化工装置停车、尿素装置停车、供热3#炉熄火等问题,尤其是在雷雨频发的七、八月份,车间以促生产、保稳定为己任,迎暴雨、顶雷电,主动增强装置维护力量,持续推行中夜班恶劣天气、节假日值班制,不仅及时编制《合成氨装置高温高湿条件下操作要点》指导班员操作,还亲自到现场针对高温高湿条件下系统高负荷出现的真空低、工艺空气不足等进行平衡分配调整,在确保装置安全的前提下,力争高产、稳产。
向创新要效益 集思广益 促进降本增效
对于一个生产制造型企业来说技术创新可以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装置长周期运行不仅是时间长,而且还要是一个低能耗的长周期。合成氨装置作为运行近四十年的老装置,经过几代人的探索改造,日臻完善,但创新永无止境,优化工艺操作,降低装置能耗已经成为每位合成人的日常工作。在车间技术骨干的带动下,合成车间不断开展技改创新、合理化建议活动,破解技术难题。仅2015年合成车间就提出17项技改,批准实施7项,一系列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为今年装置的稳定、高效运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小创新产生大效益,小技改产生大作用,例如:《关于合成PIC-7增设串级控制系统优化操作的建议》实施投用后,压缩机105J出口压力PIC7将根据109F液氨温度作动态调整,从而减少压缩机的蒸汽消耗1~2t/h,为公司创造一百多万的经济效益,而《合成150-J/JA入口管改造,改善其运行工况》、《合成0301F新增排氨管线至氨罐》等技改项目的实施为合成氨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扫除了一个个障碍。倡导技术创新理念,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在危中思变、危中求进,依靠技术创新,消除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做好生产废料的再利用,使合成氨生产走上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生产之路,将广大员工的劳动智力成果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200天的连续奋战,200个日日夜夜的坚守,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百日红”既是历史的记录,也是水富云天化人的精神追求。在57次追求“百日红”的道路上,我们付出了智慧、汗水和辛劳,收获了自信、希望和梦想。当前,公司员工上下一心、团结协作,充分利用外部供气形势转好的大好时机,稳定生产,抓紧生产,确保实现更长周期的运行,再创佳绩,切切实实为公司完成年度生产任务和经营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