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水装置低浊度原水处理技术攻关见成效
分享:
时间:2016-08-04 浏览:289 投稿:党委工作部 文作者:水汽车间 欧阳滨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水汽车间 欧阳滨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公司制水装置始建于1974年,承担公司生产用水和水富县城居民生活用水的供应任务,经过多次扩能改造,装置年生产清水能力达17000kt。

 

    自向家坝水电站大坝截流后,金沙江水质发生了变化,由原中高浊度水变为低浊度水,而制水装置设计为中高浊度原水处理工艺,原水发生变化后给制水装置水处理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对水处理生产成本控制也提出了更高挑战,为此公司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攻关,通过组织开展《优化低浊度原水处理工艺控制,降低硫酸亚铁消耗》等QC攻关活动,以点带面,强化技术创新工作开展。

 

    在面临严峻的内外部形式下,公司主动作为,以“实现装置安全、稳定、低耗、优质运行”为目标,将“挖潜增效工作”贯穿到各项管理工作中,不断提升员工节约意识,特别是在生产成本控制方面,积极推进精细化操作。根据当前水源特性,重新梳理了水处理各项控制参数,不断优化低浊度水处理操作,找准降本增效工作切入点,如针对水处理工艺特点,装置生产成本的控制,除电耗外,水处理药品的消耗是影响装置生产成本关键因素,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装置历史运行数据收集、分析,制定降本增效方案,提出在保证水质的前提下,不断收窄工艺操作窗口,降低消耗。

 

    通过开展技术攻关和实施精心化操作管理,制水装置水质稳定性进一步提高,降本增效工作在2015年取得的成效基础上有了新的突破,水处理关键原料聚合硫酸铁和硫酸亚铁消耗1至6月比去年同期用量下降了10.36吨和17.15吨,节约成本成本近3万余元。“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未来的生产实践中将时时刻刻奉行点滴必争的信条,为公司降本增效工作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