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日报:云南云天化冲刺世界纪录的背后
分享:
时间:2005-12-05 浏览:279 投稿:null 文作者:云南日报 张子卓 朱毅 吴清泉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云南日报 张子卓 朱毅 吴清泉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写在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冲刺大化肥装置长周期安全运行世界纪录之际 

    拍金沙,倚乌蒙,得天独厚;居要塞,达通途,志搏云天。这是对地处川滇要塞的云南化工行业的骄子――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最直观的写照。今年10月27日,云天化主要化肥生产装置合成氨、尿素双双实现安全连续运转300天,创造了国内两套装置同时连续运行的最高纪录。捷报传出,偏居云南北大门的云天化股份,再次成为全国同行瞩目的焦点。

    翻开云天化三十年的发展历史,解读云天化三十年的光辉历程,云天化结合现代大型化工生产的特点,以生产管理为重点,以“百日红”活动为载体,狠抓生产装置的“安、稳、长、满、优”运行,稳定生产,节能降耗,增产增效,各项经济效益指标持续刷新历史纪录。在云天化,我们感受了一群化工人自我加压、敢为人先、顽强拼搏的精神气度,感受了一群化工人创造纪录又刷新纪录的光荣与梦想。

    发展才是硬道理,有实力才有魅力。我们知道,企业生产装置长周期运行,是企业创造高产值和高利润的重要法宝,也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途径。生产装置“百日红”长周期运行不仅是一个目标,更是一种管理行动,它需要自我加压的工作姿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雷厉风行的工作效率、和衷共济的工作氛围。为了实现“百日红”长周期,云天化从公司领导到普通员工,从生产一线到后勤保障,从原材料组织购买到产品运输销售,每一个员工、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部门,都在“百日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百日红”是全体员工精诚团结、共同奋斗的结晶,是持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途径,是通过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最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过程。经过多年的执着追求,云天化合成氨、尿素装置共创造了58个“百日红”。每一个“百日红”的实现,都是一次新的起点。随着云天化产能的不断提高,长周期带来的产值和利润与日俱增,企业规模和实力也在不断增强,云天化持续保持着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行业领先地位。截至今年9月,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达54.59亿元,相当于投资建厂2.73亿元的20倍。2004年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位列石化行业综合效益第48名,资产收益率第一。2005年4月8日,公司入选沪深300指数首批样本股。2005年7月1日,入选上证180样本股。

    实现“百日红”,奉献一个惊喜;改写新纪录,创造一个奇迹!目前,冲刺世界纪录的号角又在云天化吹响。纵观发展历程,要完成一个“百日红”绝非易事,必须严格保证合成氨和尿素装置的一千八百多台设备的九万多个密封点和三万七千多米长的管道不出问题,确保生产安稳连续运行。所以说,“百日红”它是安全生产的体现、经济效益的保证、凝聚员工的方法、生产管理的手段、企业管理的水平。“百日红”的成功,意味着生产装置安全、稳定、高产量、低成本的经济运行,标志着生产管理和企业管理的有效实现,更说明了企业凝聚力的提高。“百日红”是一种号角、一种精神、一种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和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在云天化创业者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其合成氨、尿素装置自1979年、1980年实现历史上首个“百日红”以来,持续改进、一路凯歌,先后共实现了58个“百日红”纪录,每一次“百日红”的实现都是一种进步、都是一种超越!特别是今年10月27日,其主要生产装置合成氨、尿素装置双双实现300天长周期运行,实现连续三个“百日红”,这在同类型装置中当属凤毛麟角;2005年11月11日和13日,云天化又传喜讯:其合成氨和尿素装置再次奏响凯歌,分别打破了由自己首创的全国同类装置连续运转312天和314天的全国最高纪录!目前,这两套装置正向着同时达到345天的世界纪录冲刺。自强不息的云天化人,再次奏响了发展的时代强音!

                           敢为人先造就云天化奇迹

    在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方面敢为人先,造就了全国大化肥行业广为流传的云天化传奇。在云天化股份公司,老职工们都说:“云天化的业绩是管理出来的,云天化的传奇是逼出来的”。的确,云天化建厂就有“先天不足”。1974年,全国经济百业待兴,国务院召集各部委筹划经济发展问题,计划用43亿美元进口一批大化肥装置和乙烯装置。经过云南省委、省政府的积极争取,把原定给四川的一套装置划给云南。天然气是生产合成氨的主要原料,可是,云南没有天然气。经过多方筹措和努力,在滇、川交界处建设了云南天然气化工厂,天然气供应由四川输送,电力也由四川提供,由于西南地区大化肥厂相对集中,云天化又地处输气管网末端,天然气供应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严峻的形势迫使云天化人眼睛向内,坚持不懈抓管理,敢为人先抓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千方百计降低装置的能耗,有效地节约天然气,用尽可能少的天然气生产出尽可能多的化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维持企业的生存,促进企业的发展。就这样,云天化人以不断追求创新与卓越的精神,敢为人先地创造着全国大化肥行业的多个第一。正是这种敢为人先的梦想与追求造就了云天化的传奇。

    三十年来,云天化正是凭着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把创新作为实现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积极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构建了坚实的支持。云天化的管理,遵循严谨细实,追求持续改进。从1992年起,公司开始实施综合考核,多年来,坚持月度综合考核制度不放松,通过每月一次的公司考评会,让公司的管理理念和一系列规章制度得以体现和贯彻。同时,公司不断推进劳动用工制度、内部分配制度和干部管理体制三项改革,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了一个责权分明、逐级负责的责任体制,一个宽严有度、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一个井然有序、科学合理的工作程序,一种积极进取、知难而进的管理精神,将企业生产经营、劳动纪律、思想政治工作等均纳入考核范围,全面构建起了一个以基本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为主要内容的规章制度体系,建立起了以技术标准系统、管理标准系统和工作标准系统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标准体系,为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2001年,云天化顺利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4年,公司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5年7月,又顺利通过了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对公司GB/T19022-2003/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的现场审核。审核中,全国标准化委员会的专家组一行面对云天化严格规范的管理和花园式的生产厂区,感到十分惊讶:在这么个山坳里,在这么一个边远偏僻的地方,竟然有这样一个标准化工作做得这么好,标准化基础工作做得这么完整,标准化工作坚持这么持久的企业!在满分500分的情况下,专家组给予了云天化483分的高分,并于今年11月授予公司国家标准化良好企业4A级企业的称号,这标志着公司在生产和管理的标准化方面达到了省内和大化肥行业领先水平,成为了云南企业标准化工作的一面旗帜。公司质量、环境、计量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使公司的综合管理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也使公司取得了产品出口的“绿色通行证”,为云天化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云天化还积极推进信息化管理工作,重点建设项目――销售ERP信息管理系统工作于2003年全部完成,从运行实践来看,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达到了预期要求。同时,公司还依靠自身力量,逐步完善办公自动化系统功能,新开发了工艺交接班管理系统,安全环保管理信息系统等一系列切合公司应用实际的软件模块,使公司办公自动化系统初步成为集办公应用、生产管理、安全环保管理、技术管理、信息交流平台于一身,具有云天化特色的综合信息化管理系统。现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和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正紧锣密鼓进行,卓有成效的信息化管理成为了云天化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此外,公司每年都要结集出版公司干部员工撰写的优秀企业管理创新论文,极大地激发了一大批管理人员主动学习、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不断进步的良好氛围。管理制度的日臻完善,管理创新工作的持续推进,为云天化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作为支撑云天化创新发展的两翼,除了管理创新之外,公司还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工作。回顾云天化30年的发展历程,其中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在消化、吸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开好、管好引进装置的基础上,坚持不懈地狠抓技术创新工作,坚定不移地走技术进步道路。云天化主要生产装置合成氨、尿素装置是我国七十年代从国外成套引进的13套大型化肥生产装置之一,引进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先进技术和设备不断出现,云天化历届班子高度重视,密切跟踪国内外化肥生产的先进技术,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改造,确保装置的技术领先。从装置引进伊始,云天化人就敢于在装置上动手术,大胆向洋设备开刀。在装置试车期间,对外国人的设计进行的修改就达182处。30年来,云天化始终坚持把技术创新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舍得花大力,出巨资,坚持不懈搞改造。投产至今,云天化已累计投入4.5亿元资金,进行了2722多项技术改造。

    云天化的技术创新,既抓大又抓小,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大到几千万元投资的大规模技术改造项目,集中力量解决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使装置的技术水平上台阶。从建厂至今,云天化对合成氨、尿素装置先后进行了三次大的技术改造: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