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金沙江畔,继上个月合成氨“300天”后又一抹耀眼的“300天”百日红之花再次绽放——尿素装置连续稳定运行三百天,这也是该装置投产以来的第5个“300天”长周期纪录,也是第四次大型技术改造后的首个300天。这一成就的背后,是公司全体人员面对工艺波动等多重挑战,以“百日红”精神为指引,在困境中坚守、在创新中突破的生动实践。装置自2024年10月1日恢复开车以来,它以零非计划停车、高负荷稳定输出的态势,成为云天化人攻坚克难、精益求精的生动注脚。
破局焕新 装置的“新面貌”
1977年投用的尿素装置,已是“老将”。作为生产下游环节,它受上游原料波动影响极大,稍有差池便会中断长周期运行。如何让老装置重焕青春?“云天化人”给出的答案是:党建引领掌舵,数字智能开道,使装置重新散发出新的活力。
走进中央控制室,巨大的PKS显示屏上,水解系统APC项目数据实时跳动。这套“智能工厂”系统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关键参数自动采集、异常智能报警、操作指令远程下达,响应速度较传统模式提升3倍以上。“过去操作工每班需调整参数700多次,现在完全自动化。”技术员指着操作频次归零的统计曲线说。
这一突破源于自主攻关。面对水解系统负荷波动大、蒸汽能耗高的行业通病,技术团队历时8个月完成三大突破:建立多变量耦合控制模型,实现7个关键参数自动联锁;开发自适应调节算法,将工艺波动幅度降低32%;构建智能预警系统,提前2小时预判设备异常。仅2024年,该项目就产生直接经济效益92.6万元,年节约标煤537吨,减少CO₂排放1488吨。《尿素水解系统优化控制软件的开发》还斩获股份公司第五届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
更难的是让老设备适应新系统。二氧化碳压缩机升级时,新装的ITCC智能系统总与老机组“闹脾气”,调试屡屡失败。党员突击队扎进现场,连续多日蹲守调试,硬是把“犟脾气”的老设备调教成“一键启动”的顺臣。“过去靠经验,现在靠数据,这数据是咱们一步步摸出来的!”装置老前辈感慨道。
设备升级中党员的身影始终挺立在攻坚一线:在热浪滚滚的压缩机组旁,他们死磕关键阀门,皮肤晒得黝黑;在主控室,他们盯着数据解决流量波动,保温杯里的水凉了也顾不上喝;凌晨三点的塔林里,他们打着手电巡检,连阀门螺丝松紧度都记在本子上;新员工培训时,他们当“人肉说明书”,把“土办法”和“新本事”揉碎了讲,带出一批能现场处理事故、也能中控调参数的“全能工”。老装置的新生路,是数字智能铺就的,更是党员带头蹚出来的。
这是属于他们的“硬作风”,也是老装置焕新的真底气!
隐患排查 “长周期”的“保命符”
能把运行了半个世纪的老装置“逼”出300天的耐力,靠的不是运气。对于水富云天化的尿素装置来说,确保300天长周期运行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将隐患排查工作做到极致。
在尿素装置的工具柜里,杨班长的巡检包总透着股“混搭风”:左边挂着磨得发亮的听针,右边插着最新款的红外测温仪,以及随着他征战了多年的那把振动仪,这是他跟装置“唠嗑”的三件套。
“听针贴管道上,能听出阀门漏没漏;红外仪一扫,50℃的电机,温差超过5℃就得警惕。”老杨蹲在一段尿素熔融泵出口管前,听针刚贴上管壁就皱起眉,“你听,这‘滋滋’声不对,像有气泡在里头窜。”打开手电筒一看,机封果然有道0.2毫米的裂纹,再晚发现半天,高温熔融尿素就会喷出烫伤人,也有可能导致环保超标。
这样的“找茬”每天都在发生。刘师傅在巡检甲铵泵,他发明了“三摸三看”法:摸电机温度、摸泵体振动、摸管道温差;看压力表波动、看电流曲线、看密封水颜色。“上次甲铵泵填料密封漏了,就是密封液里带了点乳白色,正常该是透明的。”他翻着手机里的“故障相册”,里面存着300多张设备异常的照片,“这都是咱的‘保命符’。”
这套体系的背后,是制度与文化的双重保障。公司修订《长周期运行管理方案》《巡检及缺陷整治管理细则》《重要操作确认细则》等一系列管理细则,明确了隐患排查的标准、流程和责任。严格执行四级巡回检查,实现多点多层级监控。通过“学习加强思想建设,杜绝非计划停车”活动,将“7S”管理、操作“沉三秒”等融入日常,有效管控“跑、冒、滴、漏”。隐患排查奖励机制更激发全员热情,形成了全员参与、共同守护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
在过去的300天里,通过全员的共同努力,尿素装置共排查出各类缺陷隐患数千项,其中大部分隐患都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有效处理。这些隐患的及时发现和消除,为尿素装置的稳定运行筑牢了坚实的防线。
突发事故,全员拼尽全力
生产过程中,事故就像一场不期而至的风暴,随时可能打乱原本的节奏。
2025年7月13日17:40,夏日的热浪还未完全褪去,厂区内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警报声。“合成氨压缩机105J跳车了!”对讲机里的声音如同一声炸雷,让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合成氨压缩机是下游尿素生产的“心脏泵”,它的跳车就像一个人的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对尿素装置的影响是灾难性的。一旦处理不及时,整个生产流程都可能陷入瘫痪。
消息传来正在食堂吃饭的员工们,放下手中的碗筷,飞奔到装置旁。
“什么原因导致跳车?”
“都不要慌,各司其职,按照之前的事故预案进行操作”
“副班长马上通知装置领导”
18:00分公司领导及装置领导已戴着安全帽出现在中控室指挥作业,有的刚下班连口热乎饭都没来得及吃。
随着集中控制室里的一道道指令传出来,装置职工瞬间进入战斗状态,白班的人员主动留下加班,夜班人员也鼓足干劲来面对这一次考验。
工艺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105J旁,检查跳车原因。
与此同时的尿素主控室内,中控室的操作人员密切关注着尿素装置的运行状态,一股失望的情绪交织在每个人的心头。
“这么长时间,好不容易等到一个三百天,难道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它从我们手上溜走吗?”
“是呀,真的有点不甘心”
“各岗位注意,系统立马减负荷,维持最低负荷运行,蒸发盯好温度,合成系统控制压力,根据合成装置处理情况,随时做好停车的准备,”
工艺人员根据事故预案,及时调整工艺参数,确保装置在105J跳车的情况下能够尽量保持稳定运行。他们紧紧盯着屏幕,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下达着一条条指令。
夜里11点,工会主席领着俩人来到现场:“大家辛苦了,累坏了吧,给你们带了夜宵,还有西瓜,赶紧垫垫肚子再继续战斗!”
夜里12:00:合成压缩机开始冲转。
凌晨2:00点整,对讲机里传来好消息:“出氨了!”
这话像颗定心丸,尿素控制室里先是静了两秒, 等确认液氨供应完全正常,大家紧绷的那根弦终于放松下:“太险了,三百天终于抗住了”。
从18点30分压缩机跳车,到凌晨2点恢复,六个多小时,这次大考两套装置没出一点岔子,负荷降得稳,参数调整很到位。公司领导临走时说:“这事儿能扛住,不是哪个人厉害,是合成氨恢复及时,尿素这边守得牢,工会后勤做得好,大家拧成一股绳,就没有扛不过去的坎。这次事故的成功处理,不仅体现了云天化人临危不乱的专业素养,更彰显了他们团结协作、勇于担当的精神。
三百天的稳定运行,离不开这样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铁军”队伍。
在水富云天化尿素装置实现300天“百日红”的背后,党建引领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化肥党支部作为承担公司合成氨、尿素装置生产运行维护工作的“责任主体”,始终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装置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党支部成立了“党员尖刀班”“党员保障组”“党员先锋队”,在装置长周期运行管理、重要设备监管、应急抢险等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党员尖刀班”负责制定《装置长周期运行管理方案》,梳理管理细则,为装置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党员保障组”全面加强重要设备、机组监管及雷雨季节长周期保障值班力度,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故障;“党员先锋队”则主动承担临时突击任务,哪里有困难就冲向哪里,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在氨压缩机跳车导致合成氨紧急停车的突发事件中,党员们冲锋在前,带领全体员工迅速投入抢险工作。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奋战在抢险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正是在党员的示范带动下,全体员工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共同克服了困难,成功化解了危机。
此外,党支部还通过开展“保障长周期党员先锋行”主题活动、党员“亮身份 树先锋 建新功”主题实践活动等,引导党员立足岗位作贡献,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加强人才培养工作,采取多维度培训模式,加快装置核心人才培养,为装置的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提供了必要的人才支撑。
清晨,在阵阵锣鼓声中,朝阳又从高大的塔林里升起,尿素装置的造粒塔在朝阳中泛着金色的光芒,与江畔的雾气交相辉映,似乎身躯在300天这个日子里比平时显得更年轻。水富云天化尿素装置成功实现300天安全稳定连续运行,是一个阶段性的胜利,也是新征程的起点。300天的坚守,是水富云天化人对“工匠精神”的诠释,这抹跨越百日的“红”,映照着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初心,也照亮了未来前行的道路。更是他们用实干书写的责任与担当。在未来的发展中,水富云天化将继续秉承“百日红”精神,不断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努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