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总工会党的创新理论我来讲一等奖】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一家人一起过上好日子
分享:
时间:2025-08-12 浏览:49 投稿:党政工作部 文作者:吴茜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吴茜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在世居少数民族最多、特有民族最多、生物多样性最多、又接壤南亚、东南亚的云南,您想象中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您期望的云南生活又是什么样的?今天请跟随我们的声音一起去畅游,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到云南调研考察,总书记的脚步历经大理、腾冲、怒江、丽江、昆明,对云南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系统构成了云南发展的根本遵循。


在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努力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这“三个定位”既是基于云南省情实际的明晰定位,也是云南的前行方向和各项工作的抓手。


正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新的时代背景和全国战略布局,为云南确定的新坐标、赋予的新使命下,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应运而生、精彩呈现。


您听,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是一家人一起过上好日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结硕果。



“希望云南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2020年两次考察云南的殷殷嘱托,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自党的十八大以来考察云南赋予我们的第一个新定位。为什么要赋予这样的定位?面对这样的定位,我们又该如何做?


云南有26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大家庭的缩影。面对云南省民族构成复杂、历史文化深厚、战略地位重要的特点,维护民族团结对于巩固国家边疆稳定、维护国家安全至关重要,也是确保边疆地区长治久安的关键。新定位有了,我们要如何做?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云南坚定“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全省永恒的工作主题,也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云南省委、省政府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多个方面,实施了“石榴红”工程、“枝繁干壮”工程、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工程、“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等重点工程项目,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


“绝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绝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这是我们的庄严承诺。


于是,在这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便有了更生动的诠释——一家人一起过上好日子!


在这里,各族群众唱歌跳舞在一起,生活居住在一起,工作奋斗在一起,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在这里,泼水节、目瑙纵歌节、火把节……浓郁的“滇”风时刻频频火爆出圈,成为各族群众狂欢的海洋,也成为各族群众、全国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大聚会。


在这里,复兴号“绿巨人”“澜沧号”动车开通,云南民族地区从边陲末梢走向开放前沿,不仅“富了口袋”,还“富了脑袋”。


在这里,曾让经佤族人们走出佤山到北京,需要用时很久很久的“老大难”问题,因为建起了沧源佤山机场,让佤山与北京的距离“近在咫尺”。


在这里,全省累计创建137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建成374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各民族共同唱响“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主旋律。


这就是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一家人一起过上好日子,一家人一家亲日子年年有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