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7日下午,荣获“2016年度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的水富云天化制醇车间工艺技术员郭冰荣获载誉归来,受到了水富云天化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宋玉等的热烈欢迎。面对鲜花和掌声,郭冰的内心五味杂陈,有收获的喜悦,有奋斗的艰辛、更有愧疚的酸涩。
郭冰是水富云天化制醇车间一名普通的工艺技术人员,他全部的工作时间几乎都与水富煤代气技改工程项目相依相伴,而煤代气技改项目从奠基到装置达标达产的艰辛历程记录了他的成长的故事,更磨砺出他坚强的品格。
加班熬夜 习以为常的苦涩
2007年6月进入公司的郭冰,2008年调到水富煤化工指挥部工作。刚毕业一年就参与公司重大项目,对郭冰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一种难得的磨砺。那时候,郭冰在工艺技术管理工作中担任煤气化子项目组副组长,为了顺利完成工艺技术必选、确定工艺技术路线,编制技术合同、试车方案,他与同事们经常商讨、查阅和修改各种资料到深夜。能在生活区碰到郭冰,大家会奇怪的问:“今天晚上怎么没上班呢?”加班加点对于郭冰来说已经习以为常。
播撒汗水 无怨无悔
水富云天化煤气化装置采用壳牌技术,其工艺手册和气化炉等关键设备的操作手册均是英文版,这成为工艺操作的一大难题。如果没有操作手册,工艺操作就如瞎子摸象,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指导,那么势必无法消化吸收这套装置的工艺技术。为此,郭冰及公司技术团队承担起了翻译工作。他们凭借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工具书,完成壳牌工艺操作手册和气化炉等关键设备操作手册翻译工作近10万字,编制技术方案和标准化作业程序等26个。
而在试车的过程中,郭冰和制醇车间员工每天顶着烈日梳理流程、完成管道爆破吹扫。有时因工作紧急,电梯又不够用,他们就用双腿来回奔走在13层高煤气化框架的每个角落。那段时间水富近40度的高温,80%的平均湿度,几乎每天郭冰和制醇员工背上都顶着“地图”,那是被汗水浸透了后留下的盐斑,尽管辛苦,但他们都无怨无悔。
“错过”是为了“不错过” 愧对家人的酸楚
2011年2月至2012年6月制醇装置试车期间,从仪表空气、天然气管线、蒸汽管线爆破吹扫,到空分分子筛系统填料的装填、空分开车成功;从热风炉烘炉点火那刻的紧张,一直到全系统的试开车成功的惊喜,郭冰都加班加点全程参与其中,他不想错过任何一个项目建设的重要时刻。
为了工作中的“不错过”,他却在自己婚礼的筹备中参与很少,错过了很多甜蜜的时光。更离谱的是2011年6月的一天,煤代气装置现场试车的工作如同夏日的太阳般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由郭冰负责的设备正在现场进行紧张的施工和烘炉,因为技术参数需要调整,到晚上12点以后,他还奋战在施工现场,他竟然全然忘记了自己第二天将要举行结婚仪式。
因为项目建设任务重,郭冰休息时间越来越少,对家人的陪伴和关怀也越来越少,面对家人他心里无比酸涩,充满着愧疚。
坚守责任 默默承受攻坚克难的艰辛
2012年6月3日煤气化装置投煤成功,但这套国产化率非常高的新装置在开车之初还存在着很多缺陷,制约着装置的稳定运行。为了攻克煤质波动、烧嘴罩泄漏、仪表故障率高等多个缺陷,郭冰及所在的技术团队曾技术难题连续40个小时未曾合眼,承受着身体的各种不适、顶着巨大的压力,提出了大量技术改进建议和技术方案。最终煤气化装置存在的问题一一攻克,于2013年9月26日首次运行突破50天, 2014年10月17日首次运行突破100天,2016年1月基本达标达产。
硕果累累 收获成长
不管是在加班加点赶进度的项目建设期间,还是处于繁复的车间技术管理工作中,这些经历给了郭冰宝贵的学习和成长机会,也让他不断积累着经验和知识,不断为团队的贡献而感到快乐。
他先后撰写了《浅析壳牌煤气化工艺的优劣》、《CO2作为壳牌煤气化输送气和反吹气的思考分析》等多篇技术论文。自2012年6月装置开车以来,他共提出技术改进建议60余项,其中40余项予以实施,其中《减少飞灰过滤器S1502金属滤芯损坏的建议》荣获云天化股份公司技术创新三等奖。该项目实施后,创造一次性直接经济效益37.96万元,同时还稳定了煤代气装置运行,减少装置停车次数,减轻了环保压力。通过他的潜心学习研究,技术创新取得突破,2016年荣获公司2014~2015年度技术创新奖荣誉称号,更荣获了“2016年度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在水富云天化像郭冰这样“老老实实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的一线员工有很多。他们总能在困难面前昂首前行,在团队当中争挑重担。这是水富云天化责任文化的传承,更是水富云天化创新精神的彰显。

|